過敏不是重病,發作起來卻讓人苦不堪言!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調查,過敏兒人數逐年飆高,以過敏性鼻炎最為嚴重!如何改善孩子過敏症狀?身為爸爸媽媽的你,知道該怎麼做嗎?
隨著時序進入秋冬,小兒科門診人數明顯變多;長庚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兒童過敏氣喘風溼科主任葉國偉表示,很多家長疑惑小孩噴嚏打不停、鼻水流不停,怎麼感冒很久都不會好呢?
根據一項調查指出,有六成以上的母親分不清楚孩子打噴嚏和流鼻水,究竟是過敏還是感冒?
不少醫師都引用台北市衛生局在多年前進行過的大規模調查數字,說明小孩過敏情形惡化很快,許多小孩和家長深受其苦,過敏人口逐年攀高,近幾年有過敏的小孩增加速度快到嚇人(頁109表)。
調查指出,1985年幼童有過敏性鼻炎的比例為7.8%,到了2007年增加至50.6%,20年間足足飆升了近七倍,每兩個小孩就有一個有過敏性鼻炎;氣喘比例則增加四倍,每五個小孩有一個有氣喘。因為經費問題調查沒有繼續進行,但從那至今成長了多少?按之前成長速度判斷,結果不甚樂觀。
輕忽過敏三部曲,小心愈來愈嚴重
最常見的過敏疾病包括:異位性皮膚炎、過敏性鼻炎、氣喘,這三者會隨年齡增長,相繼出現,這個過程被稱為「過敏三部曲」。
其中,最早出現的是異位性皮膚炎,通常出生第一年內就會發作,如果不治療,過敏的部分會逐漸從皮膚移轉到鼻子,2~6歲左右會開始出現過敏性鼻炎,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氣喘。換句話說,孩子小時候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好,才能控制其他過敏。很多家長誤以為長大後,皮膚就會自動變好,這是錯誤的觀念,不治療的話,不會自然痊癒。
根據流行病學研究資料指出,78%的氣喘病人有過敏性鼻炎症狀,而38%的過敏性鼻炎病人則發生氣喘。但葉國偉強調,「過敏疾病不一定全部同時發生,不是有異位性皮膚炎就一定會有氣喘,只是提醒有這個風險存在。」
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指出,「所謂氣喘,其實是肺部支氣管過敏的反應,不是像大家印象中的會喘個不停。」氣喘症狀包括:反覆發作的咳嗽、胸悶、呼吸急促、喘鳴(呼吸有咻咻聲)。
葉國偉直言他不喜歡「過敏兒」這個名詞,其實只要控制良好,過敏、氣喘的小孩和一般小孩沒有什麼不一樣,可以過正常的生活,不需要被過度保護或貼標籤。
研究證實,高度工業化的國家、都市化愈高的地區,過敏盛行率愈高。根據全球氣喘創議組織(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,GINA)調查,英國是全世界兒童氣喘盛行率最高的國家,位於英國北部的蘇格蘭,則是氣喘盛行率最高的地區。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顏宏融指出,台灣的環境和英國有點像,一樣是吹著海風的海島地形,北部和東北部冬天時吹又溼又冷的東北季風,加上工業化,造成過敏盛行。導致過敏的原因很複雜,「很難用單一因素說明原因,」葉國偉說,簡單來說,大致分為環境和遺傳因素。
父母過敏,孩子中獎機率達80%
「過敏體質」與遺傳有很大的關係,根據報告,父母若有一人有過敏,孩子有遺傳性過敏的機會可達50%,若父母都有,孩子過敏的機率達80%。
很多家長問:「父母都沒有過敏,怎麼小孩會有呢?」原來,基因受環境因素影響,過敏體質在接觸過敏原或其他刺激因素,如情緒壓力、飲食、生活作息等,就會產生過敏反應。
「其實父母有過敏體質,只是沒有症狀而已,」葉國偉說:「就算家長都沒有過敏,小孩有過敏體質的機率也有二成。」
徐世達指出,在台灣誘發過敏體質發作的過敏原仍以塵蟎為主,約占90%以上,其他過敏原為:蟑螂、黴菌、寵物毛屑,歐美常見的花粉過敏,台灣只有4%。
季節轉換是過敏發作的高峰期
在台灣,塵蟎種類共有16種。徐世達說,北部塵蟎過敏以屋塵蟎(DP)數量最多,南部則是粉塵蟎(DF),南北塵蟎過敏的種類不同。「台北的生活環境較西化,多半住高樓大廈,使用空調、通風不良,南部則是空氣汙染嚴重。」
過敏和季節、天氣有很大的關連,氣溫變化太大、太冷、太潮溼,以及感冒,都會導致過敏發作或惡化。醫師建議季節交替、感冒流行期間,避免到人多的地方以免被傳染。
除了要注意天氣之外,空氣汙染還包括工廠、汽車所排的廢氣、霾害、沙塵暴等,以及室內的空氣汙染,如:二手菸、蚊香、拜拜燒香、炒菜的油煙、香水,以及油漆、新家具所散發的甲醛等,都會造成過敏發作。
飲食西化恐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幫兇
顏宏融臨床認為,幼齡期的異位性皮膚炎罹患率有增多趨勢,應與食物所含的人工添加劑有關。
現代孩子飲食西化加上常吃零食、飲料,零食的人工添加物太多,如食用色素、調味劑、防腐劑等,顏宏融表示,「近來科學家發現有愈來愈多的食物會破壞免疫系統,其中不少是高精製化的食品及人工添加物。
他建議,儘量吃食物的原型,少吃加工的食物,如果孩子有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問題,一定要嚴格禁止零食及加工食品。
這幾年爆發的食安問題,包括:塑化劑、毒澱粉,餿水油,也被認為是造成過敏人口攀升的原因之一。有不少醫學期刊報導,塑化劑會加重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,同時誘發性早熟,是危害孩童健康的恐怖敵人。
成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王志堯認為,近年歐美控制工業汙染後,過敏人口成長趨緩,反觀台灣卻只增不減,推測應與食用餿水油有關,這種影響甚至會透過母親傳給下一代,造成新生兒嚴重過敏。成大計畫透過實驗進一步證實。
過敏Q&A,爸媽最想問的7大問題
過敏該怎麼治?要聽西醫,還是找中醫?吃什麼比較好?哪些食物又不能吃?家有過敏兒,父母心中問題一籮筐。《未來Family》整理7大問題,分別訪問了各具權威的中醫師和西醫師,詳細解答爸媽的疑問。
1.過敏疾病到底能不能夠有效根治?
醫師們的答案是,避免環境中的誘發因素、減少曝露於刺激因子,過敏是可以改善的。
長庚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兒童過敏氣喘風溼科主任葉國偉指出,「長大後約有八、九成可以不用藥物,」他的兩個小孩小時候也是過敏,現為國、高中生,完全沒有過敏問題。但他也提醒「過敏是慢性長期的問題,還是需要持續關注,日後也有可能會發作」。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顏宏融強調,「雖然我們無法改變遺傳的過敏基因,但我們可以把基因關閉,」像環境、生活作息、飲食、睡眠、情緒等都是決定過敏基因被打開或關閉的因素。「把過敏基因關閉,加上免疫力調節,能讓過敏遠離。」
2.同時看中、西醫,藥要怎麼吃呢?
顏宏融指出,中、西醫可以互補,但是藥儘量不要同時吃。急症期發作時,先用西藥救急,中藥先停吃兩、三天,等到急症緩解了,再繼續吃中藥調理身體。
3.長期噴類固醇會不會有副作用?
一般人對使用類固醇過度恐懼,擔心有月亮臉、水牛肩等副作用。其實類固醇的製劑種類繁多,包括:口服型、注射型、吸入型及外用型等,吸入型的類固醇劑量極低,國外有研究指出,早晚規律使用,持續吸一年的類固醇劑量,約莫等於一顆口服類固醇。
長期使用類固醇吸劑,不會影響兒童身高,也不會造成骨質疏鬆或是荷爾蒙的變化。
4.過敏小孩的家裡能不能養寵物?
寵物毛屑和排泄物是常見的過敏原之一,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表示,原已養寵物的家庭,若即將迎接新生兒,不需要急著送走寵物,可以先觀察,若孩子對貓狗毛屑產生「耐受性」,長期下來反而較不易過敏。如果孩子一遇貓狗,明顯有打噴嚏、皮膚癢或咳嗽等症狀,可能就真的不適合養寵物了。
5.吃益生菌有沒有用?
很多益生菌和健康食品訴求可以改善過敏體質,聽起來很吸引人。綜合全球研究顯示,益生菌對於預防異位性皮膚炎有幫助,嬰兒時期服用有輔助治療的效果,但對於氣喘及過敏性鼻炎沒有幫助。
如果想調整體質,徐世達建議,可以使用益生菌、魚油保健食品,但不能夠預期吃了益生菌,過敏就會好轉,或是用以取代正統的醫療,「蜂膠、靈芝這些都沒有用,不要花大錢。」
6.有氣喘能不能吃冰?
根據馬偕醫院門診調查,1/3氣喘患者會因吃冰加重症狀,有2/3則沒事。
其中的關鍵在於,是否接觸了過敏原?如果原本就已經氣喘,吃冰後會讓氣管更收縮,使氣喘更嚴重。也就是說,如果沒有過敏原刺激,即使吃冰,也不致讓氣喘發作。
葉國偉指出,如果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吃冰會造成過敏氣喘,就不用限制孩子吃冰,這樣會喪失許多生活樂趣,真擔心的話就把冰含在嘴巴裡、讓冰變溫一點再吞下去。
顏宏融不反對夏天吃點冰或當季蔬果消消暑,站在中醫角度,過敏性鼻炎、氣喘屬氣虛體質,吃冰、喝飲料少量就好,不要太多。
7.飲食需不需要控制?
葉國偉認為,除非確定孩子對什麼食物過敏,否則飲食不用設限太多,「也要顧及孩子的營養及生長情況,」他從未限制家裡過敏的孩子喝牛奶或吃帶殼海鮮。
從中醫的觀點來看,食物的過敏容易引起皮膚的症狀,「儘量不要吃帶殼海鮮,不要吃太鹹,除了氣喘可能加重,也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,」顏宏融說。
飲食最好依照個人體質、相對應食物屬性的吃,像是虛寒的體質應少吃寒涼性食物,如:白蘿蔔、空心菜、黃瓜、西瓜、水梨等,蔬菜可以加薑料理,讓食物屬性變溫,水果退冰後再吃。
平性的食物有:菠菜、玉米、南瓜、豆苗、蘋果、木瓜等,不會太燥太熱,適合各種體質的人。另外,少吃油炸、太鹹或太辣的食物,最好戒掉零食及人工添加物。
專為嬰幼兒及個人空間打造的空氣清淨機 |
生活毒物不可不知
每天使用的清潔用品正在毒害我們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離婚證人
留言列表